2012年教育部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研究项目并进行试点,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对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推进提出明确要求。2017年,国家文旅部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对服务提供方、研学旅行产品、服务项目、安全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又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的名单。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的出台,研学旅行快速蓬勃的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研学热潮,无论是大型旅行社还是教育机构,无论有没有研学经验,为了在研学市场分一杯羹,纷纷打着“研学”的旗号,甚至摇身一变成了研学专家。研学逐渐驶入发展快车道的同时,各种问题也开始暴露起来。
1
问题一:旅游式研学遭吐槽
很多旅行社都开设了研学旅行项目,但只是在原有的常规旅游线路上进行简单包装,并没有深入研究,开发的教学点不够,行程规划中仍随处可见“游客、参观、游览”等字眼。将成人旅行项目冠以“研学旅行”的名头,或者是照搬某户外亲子真人秀节目的任务和游戏。相关的例子很多,出境游就参观几所名校,国内游就参观几个博物馆或者是革命圣地。在目的地也没能找到专业的老师或者学者带队讲解,参观过程完全是走过场,实质性教育价值缺失。研学旅行成了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的一个旅游项目,商业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当前的研学旅行偏离了“学”的主题而只剩下“游”,因此,引来了众多网民的吐槽:
问题二:学校课程搬家索然无味
重游轻学的相反情况是只学不游!一些学校过分强调研学的教育意义,在出发前给学生布置大量的学习任务。繁多的任务让学生完全没有精力在研学旅行活动过程中去体会、体验和感悟。有些社会机构甚至打着研学旅行的旗号,组织学生到异地补习。这种忽视了开放性与生成性的研学旅行也只是把学校课程搬到了户外,对于学生而言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做作业,完全没有参与的兴趣。虽然这种情况是少数,但也暴露了学校对研学旅行的顾虑。
2
绊住研学旅行的原因
研学课程设计同质化,缺乏创新。具体表现为研学课程目标和内容简单,形式也多停留在参观游览上,互动体验环节较少,以至于学生参与性低,收获不大,最终导致研学旅行活动效果不理想。
研学旅行缺乏严谨的宏观统筹与整体规划。具体表现为预设的研学旅行方案简单,缺少对实际情形的具体考虑,方案的可操作性低。研学旅行前期准备不足导致过程中状况频出,不能理性应对且快速解决。未考虑到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情况,进而影响了学生对研学内容的准确感知。
研学效果评估机制有待完善。具体表现为缺乏可供实际操作的研学旅行评价模式,学生在研学中是否有所收获全凭自身感知,随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主观印象居多,缺乏客观的、细化的评价标准。
3
世界那么大,让孩子去看看
研学旅行是对教育资源的另一种获取方式,它的意义是让学生开阔眼界、体验交流、知行合一、认识自己、感知世界。研学旅行活动的承办组织不能单纯依靠旅行社,也不能只局限于教育机构,而是应该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合作的机制,既能够摈弃旅行社对盈利的盲目追求,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研学内容。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教育机构(学校、基地)应当掌握主动权,以课程为主线,通过规范课程流程和内容以及实施环节的标准化,让研学旅行的教学效果得到基本的保证。
研学旅行是以孩子为主体,学和游相融合,通过旅行这个载体实现研学的目标,让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而在研学旅行进入发展快车道,我们应该更专业,做到不忘初心,为研学旅行事业的健康发展进一份绵薄之力。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青年创业大厦
手机:139-1135-8195
QQ: 460-574-368
微信号:139-1135-8195
公众号:yanxuetian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