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风险分析

作者:研学天地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0-01-22 12:18:00

一、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风险因素辨识

1.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又称鱼刺图法、因果图、石川图,是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于1953年提出的。因果分析法的核心思想是:任何结果都有导致其产生的原因。其主要过程是:从结果出发,层层分析导致结果的原因,并将分析成果反映到一张图上,即鱼刺图。

2.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风险因素表征鱼刺图

“表征”一词是化学及材料科学术语,用于描述研究对象的某方面属性及反应性能。笔者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方法,将导致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因素分为管理因素、人员因素、交通因素、环境因素4个一级因素,同时在4个一级因素指标下细分出12个二级因素。

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风险指标体系

1.组织管理风险

(1)规章制度方面。没有制定研学旅行活动方案、实施手册或规范,或照搬照抄、流于形式;规章制度缺失,没有针对研学旅行活动制定详细、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缺乏可执行性或执行不到位;协调机制不完善、责任机制不健全,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及遇到突发情况时无章可循、无规可守,或有章难循、有规难守。

(2)应急预案方面。研学旅行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缺失或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安全保障机制不完善;应急预案没有定期更新,没有针对应急预案开展专项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

(3)应急救援能力方面。由于缺乏事前的准备与培训,事故救援能力不足,缺乏必备的事故救援物资,未配备经过专业救援训练的安全员,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事故救援不及时,救援资源(人员、物资等)不到位。

2.人员素质风险

(1)学生方面。主观因素包括意识、素养、行为等,客观因素包括疾病、体质等。作为未成年人,中小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但心理、行为不成熟,群体活动可控性弱[1],做事缺乏理性思考与判断,规则意识不强等,容易发生脱离集体擅自行动、学生间因琐事产生纠纷、研学过程中违规操作等不安全行为;由于未成年人身体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免疫抵抗力较弱,或本身就存在过敏体质或既往病史等健康问题,在遇到一定诱因后,导致突发疾病、意外伤亡等,为研学旅行的管理增加了不确定性因素。

(2)教管人员方面。一是教管人员在研学旅行活动期间存在身体及心理不适,不能正常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二是教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思想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不强,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对学生疏于管理,没有尽到管理责任;三是应急能力差,对研学旅行活动内容和全过程不熟悉,未能提前了解活动内容是否存在不适合未成年学生身心特点或威胁其健康与安全的情形,由于事前未做充足的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演练,教管人员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束手无策。

(3)社会人员方面。研学旅行营地一般是开放的社会场所,人员密集、人员结构复杂,中小学生群体因其对暴力袭击的脆弱性,很容易成为一些反社会极端分子、恐怖袭击活动等社会安全事件的袭击目标。

3.交通条件风险

(1)交通工具方面。长途旅行应优先选择航空或铁路交通方式,公路交通的安全系数相对较低。选择汽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时,师生乘坐的车辆本身存在安全隐患,出行前如未做全面的车辆故障排查,则会增加交通安全风险。

(2)交通路线方面。由于研学旅行的路线选择不当,遭遇道路维修、封路、路面崎岖不平、城乡接合部或乡村道路缺少交通信号灯等情况,或对路线不熟悉,则会增加交通安全风险。

(3)司机素质方面。一是司机在出发前就存在身体、心理不适等健康问题,影响正常驾驶;二是司机存在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抢道等违规行为。

4.环境条件风险

(1)生活环境方面。营地住宿环境达不到卫生条件,如被褥床单等清洗不干净,导致学生出现过敏反应等;研学旅行期间用餐环境不卫生、食材不新鲜、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等,导致食物中毒、水土不服等;研学旅行目的地正流行某种传染性疾病,导致学生被感染。

(2)人文环境方面。研学旅行目的地举办大型公共活动导致人群密集;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治安较差,偷盗抢劫案件多发或正发生群体性事件;方言造成的语言交流障碍,导致言语冲突;地方风俗习惯如清真习俗、宗教信仰等,导致文化冲突。

(3)自然环境方面。游览江河湖海等水域、沙漠、山地、高原等特殊环境未穿戴必备的防护装备,对特殊环境缺乏了解;由于未提前了解天气情况,驻留营地期间偶遇雨雪、雷电、大风等恶劣天气,或在酷热、寒冷等极端天气及夜间出行等。

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风险识别

安全检查表又称检查表法,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危险的简单、实用的安全评价分析方法[2],它是一种定性评价方法,《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ISO 31010:2009)指出其特别适用于风险识别[3]。

安全检查表法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研学旅行安全检查表的编制流程是:首先,需要对研学旅行活动的全部流程进行梳理,逐一分析每个流程潜在的风险因素;其次,搜集与研学旅行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及以往各类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发生的事故等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法的依据;最后,根据搜集的资料,确定安全检查的指标、检查内容和检查结果。研学旅行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依据主要有《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054—2016)、《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卫医发[2008]37号)、《山东省中小学校方责任保险工作管理办法(暂行)》(鲁教办字[2010]11号)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活动前期的风险识别与分析、应急预案及培训演练等,对保障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缺乏专业风险评估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学校研学旅行安全检查表法特别适合在制定研学旅行活动方案和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时,对活动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对策。此外,加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保障,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法规、标准、方案等规章制度

管理因素是导致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需要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标准化运行水平和管理水平,规范活动的每一个过程,且在遭遇突发事件时按照规范及时、有效响应。

2.建立安全检查表制度

作为安全系数较高的行业,航空业建立了完善的检查表制度,从而能够将很多风险隐患和未遂事件控制在飞机起飞前,保障了航空安全。建立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检查表制度,通过事前对研学旅行活动内容及全过程的梳理,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并提出对策。

3.建立紧急联动机制

与研学旅行目的地的应急管理、交通、公安、卫生、宣传等部门提前沟通,请求相关部门在研学旅行期间提供必要的交通引导、医疗服务、安全保障等服务;建立紧急联动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提供紧急援助和应急资源。

4.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应尽量避开法定节假日

寒暑假容易遭遇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对学生人身安全健康造成威胁。法定节假日是出行高峰,各景点人流较大,造成了很大的交通、治安压力,客观上增加了公共安全风险。政府将大部分交警、公安、紧急医疗等资源投入到节假日的公共安全管理上,一旦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遇到紧急情况,可能得不到足够的应急救援资源。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青年创业大厦

手机:139-1135-8195

QQ:  460-574-368

微信号:139-1135-8195

公众号:yanxuetiandi

京ICP备19029226号-2